我在年青的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这是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说的一段话。
前几天,夜色将暗,在街角的一个书摊上,我随意的翻看着,并没发现什么喜欢的书,随手拿起了《鲁迅经典》翻看起来。不知为什么只看了这一段,一种亲切的感觉悠然而生,书中的章句熟悉而又生疏,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从来没有留心过,所以现在说不出。
经过讨价还价,二十元钱;书归我了。
其实,家里有一套鲁迅先生的书,大概有十几本,都是单册,其中还遗失了几本,不知什么时候丢失的,说是一套丛书,实际上已经不成套了。
记得是七五年的时候,连队从团部领回了几十本书,建了一个小图书馆。在我印象中知青很少光顾,因那些书大部分是文革中的作品,实在让人没有胃口,知青有自己的书源和渠道,那是在文革扫四旧中漏网的名著、小说和后来的手抄本。知青们通过秘密的渠道悄悄的传阅着。而且阅读日期极为严格,只要时间一到,立时会被下一位读者拿走,决无客气二字可言,不是不讲哥们义气,而是不能放弃这来之不易的阅读机会。
几位牧羊女到是借阅的常客,羊群在草甸子吃草、游荡时,坐在大草甸子中看上一会儿书,内容有趣无趣反正也是故事,蓝天白云下到也惬意。
就在那年我回京探亲前,付指导员让我在京期间到书店看看,买几本书回来,内容任我做主,连队给我报销。
记得是在王府井新华书店买了一百多块钱的书,当时书的价钱是很便宜的,一百多元可买几十本,其中就有鲁迅的那套丛书。可不幸的事又降落到我的头上,探亲假结束前,小偷把钱包盗走了,包中的钱及那张购书的发票全没了,只能自认倒霉,书归自己吧。回东北时,把那套鲁迅的单行本装在了行李中-------.从那时起我结识了鲁迅。返城时,又把它们当作宝贝带了回来,一直放在书架上,当作摆设,再也没有触动过它们。
那个时候,我读鲁迅先生的著作,仅仅是因为好奇,读的很粗心,那时的阅历也无法真正读懂鲁迅先生书中的含义,如果说只要读了,总会有一知半解,我说:扯淡,我根本没那个能力。
我今天所以买下这本书,是因为这书是16开本的,字也大,读起来方便些。伟人就是伟人,仅仅是开头一段话,就让我想起了很多很多。
一个人常常陷入回忆的时候,他的人生之路也就不远了。一个人如果连回忆也没有了,我想那一定是件大好的事情:只享受今天,而明天要来的,让他随意而来,忘记了昨天,也许全没有了思绪中的烦恼。
在如今这个五光十色的社会中,不知还有多少人喜欢去读鲁迅,可能很多人跟我四十年前读鲁迅时的情景一样,觉得实在是没有什么意思,看他的东西会觉得很累。而我今天再读其文,有一种猛醒的感觉,他的文章是几十年前写的,而文中所描述的那些生活在不同阶层的人物,却都还活着,不论是晚上还是白天,我都能看到他们。
每天,闲来无事时就读上几段,不敢说年龄大了就读懂了,但必定对先生的文章有了较深的认识,闭目休息的时候,我常问自己:这么多年了,怎么才想起重读鲁迅呢?也许,重读他,就是为了忘却的纪念吧。
忘却些什么------忘却该忘却的事情。
纪念些什么------纪念该记念的事情。
2015年1月23日 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