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注册 登录
金色年华|知青|文艺|战友|论坛|兵团|网站 返回首页

山鹰的个人空间 http://50.shart.cn/?263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生于五十年代》

已有 1526 次阅读2011-11-19 14:49

 

 

    以前网上流传着一篇文章《生于七十年代>》,引起七零后的热捧,但我觉得这种标签式的文章,虽然如实地反映出那个年代人们的各种生活情趣和爱好,但整体感觉文章内容还是由于单薄,显得过于简单,五零后作为七零后的父兄辈,从孩子们的文章里受到了启示,便着手写出这篇《生于五十年代》,通过对往事的追忆,能引起我们这一代人的共鸣,以及下一代人的理解。细细算来,从1947年到1959年出生的人,也就是老三届高中生以下经历过上山下乡的人群,他们之中虽然不乏拜印封侯、达官显贵、耀眼明星及各路骗子,但对于大多数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一直摆脱不了这样的梦魇:少年挨饿、青年失学、中年失业。可以说这是一代充满愚昧、疯狂、艰辛、贫困的群体。由于在关键时刻失去了学习、就业的机会,使他们成为弱势群体。当年一些满怀理想奔赴边疆的热血青年,被历史无情地嘲弄了,事实证明越是坚持扎根边疆越久的人,遇到了困难和问题越多,上海等地,一些从边疆返回的当年知青如今的白发老人,不得不为自己的住房、养老和医保问题进行马拉松式的投诉。

 

1.朦朦胧胧的童年.

 

1950年农历二月十二日的夜晚,在赵家沟一家农舍的土炕上,一个学生摸样的年轻妇人正在痛苦地呻吟着,已经一天一夜了,她肚子里的孩子迟迟不肯降生,这个腹中的孩子就是我。母亲痛苦的呻吟。让接生婆手足无措在炕前团团乱转。奶奶手握菜刀砍着门槛,不停向各路神仙许着通天大愿。突然,传来一阵婴儿的啼哭,只见窗外红光一片,阵阵紫烟破窗而入,在人声鼎沸的嘈杂声中,我降生了。这个情景,如果放在中国的章回小说里,一定是一个伟人诞生时所必须具备的超乎自然的奇特现象。其实,此刻什么也没有发生,只是家里小厨房灶台边的柴火失了一把火,经家人奋力救火,火被几桶水迅速浇灭了。俗话说火烧旺运,在象征旺运的火被水浇灭的同时,也浇灭了一个县团级以上人物的前程,这就是当年我来到人世时的情形,事实也进一步印证了,我的运气被几桶水浇的一辈子与达官显贵无缘。

我们老家把生孩子看成是一件十分腌臜的事情,我能在自己家的土炕上出世,这已经是高规格的待遇,一般人家都是在猪圈马棚里生孩子。一把生锈的剪刀在火上燎一燎就成了接生的必备器械,在剪掉的脐带上撒把香灰就算是止血的良药。因此,老家孩子的成活率很低,很多孩子都是因为破伤风而夭折。为了让孩子活下来,就给孩子起一个丑陋的名字,什么臭臭、狗剩……等等,我的堂哥的小名叫骚蛋。因为这个名字实在是骚不可闻,以至于各路鬼神闻之而退避三舍,不敢打他的主意,所以他不但活过了七十岁,在各种保健品的辅佐下,老哥已经朝八十高寿迈进。

1953年初夏的一天夜里,姥姥带着己的小外孙,从西北的一座小县城,来到了西北五省最大的城市西安。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没有供电设施的小县城,早就和城里的主人们一样,进入深深的梦乡,除了偶尔的几声犬吠,整个城池死一般的寂静。此时的西安,尽管已经从白天的喧嚣中安静下来,那些买小吃的小摊子,点着气死风的电石灯,一些站前的店铺和街边的路灯,发出十分混浊的灯光,而这一切让除了县城以外从未去过任何大城市的姥姥惊叹不已。用伊老人家的话说,西安的电灯,如同天上的繁星那样多那样亮。因为无法和女儿女婿联系,也不知道他们的住址,姥姥怀抱着小外孙,静静地坐在马路牙子上,等待着黎明的到来。小外孙对眼前的一切没有丝毫的兴趣,对油灯和电灯,也缺乏本质上的辨别能力,正是好睡的年纪,躺在姥姥柔软的怀抱里,就象躺在老家土坑温暖的被窝里,睡意正酣。这是姥姥带着我来到西安第一夜的情形,对当时的情形,在我的记忆里没有留下任何印象,所以以我自己的体会,三岁以前的记忆是靠不住的。我脑子里经常会出现的这样的情形,老家的门前有条河,姥爷每天从河里挑回水来,供一家人吃用。家里有个黑色的瓷坛,里面装着只能供我一人享用的糕点.据说我小时候十分难伺候,母亲当时还在县中学读书,襁褓中饥肠辘辘的我,经常饿得啼哭不止,小姨就抱着我在街上溜达,远远看到有梳着齐耳短发的洋学生过来,我就会“妈妈”不停的呼唤。家里人看着我饿得实在可怜,就会请正在哺乳期的人喂我几口奶,可是人事不懂的我,能从体味中辨别出母亲的味道。到了跟前闻闻不是自己的母亲,便会拒绝吃生人的奶,在小姨的怀里又踢又踹玩起了全武行,表现出不食嗟来之食的气节。

老家每年春节来临的时候人们在耍社火,高跷竟然一人多高,踩高跷的人休息时就坐在沿街各家的房檐上。我对自己这些支离破碎的记忆,时时发生怀疑,总以为那是大人们先入为主的述说,使我产生的错觉。当我1997年回老家过正月十五的时候,真正亲眼目睹了这一情形时,才真正相信了孩子的记忆有时候是正确的,他们往往对一些特殊的事情或者事件记忆深刻。我们最初的家在和平门附近的东仓巷,一间屋住着姥姥和我,另一间住着父母和襁褓中的弟弟。小时候可能肚子里有蛔虫,经常闹肚子疼.每当肚子痛的时候,姥姥便会给我一杯加了盐的白开水,再给装个热水袋用于暖肚子。除了睡觉一刻也不肯安静的我,用自己那天生具有的一指禅功的金手指,不停地在怀里的热水袋上打着眼,在我不懈的手指功的作用下,热水袋终于被洞穿了,当然等待我的是母亲的责骂,屁屁被母亲的巴掌亲密接触时的胀痛。五十年代初,中国富裕的家庭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老的有钱人被打倒了,新的有钱家庭还没有建立起来,只要是吃皇粮的职务不管大小,都没有肥到流油的地步。人们以节俭为美,男人们大多穿着中山装,女人们最时髦的上装是列宁装,夏天是一袭叫作布拉基的连衣裙。发型也很朴素,女人们不是齐耳短发就是两条辫子,因此人与人之间,没有太多的优越感或自卑感。

有一天母亲因为生病没去上班,躺在床上休息,在我的记忆里,很少看到父母在家休假的情形,俩人一年四季都在忙工作。每天他们上班去了,我们才起床,我们进入梦乡了他们还没有回来,基本上是两头见不着人。当母亲因病休息的时候,他们科室的领导前来探视,姥姥给客人端来了茶水,我搬了个小板凳坐在了客人的腿边上,不知道客人说了些什么,把母亲说哭了。使只有四岁的我心如刀搅,我这人从小就有保家的强烈意识,看到客人抬起的二郎腿在我眼前晃,便毫不客气地将他的腿上汗毛揪下一撮,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把客人下了一跳。弄得母亲十分尴尬。母亲事后告诉父亲我的恶行,本来人家作为领导是来慰问的,母亲因为感谢而落泪。结果父亲对我屁屁的亲密接触,显然比母亲来得扎实。

 

2.西安的小吃

 

西安地处黄河流域关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岭,北临渭河,属于暖温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这是教科书上说的,我自己的亲身感受是,西安冬季没有北京那么寒冷,但夏季却比北京炎热,我们在西安的时候,夏天都是搭了门板在院里露宿。

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史最久的城市之一,因此有了一千年以下的历史看北京,一千年以上看西安这么一说,特别是大唐盛世,把中国的封建社会推上顶峰。从奴隶制鼎盛的西周,再到封建社会达到颠峰状态的唐王朝,先后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自公元前1057年至公元904年,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也是中国古代通往西域丝绸之路的起点。

西安古代称之为长安,唐朝的时候分为东市西市,由109个坊组成,每个坊有居民上万人,其规模为当时世界之最,现在的西安城墙是明城墙,城内的面积只相当于当年长安城的一半。大唐在科学文化上在当时都属于世界顶尖级。如今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是中国鉴真和尚的杰作,其规模和精美程度,现在看来也会让人叹服,北京城的故宫,可以在唐朝建筑里找到依据。日本的奈良和东京,是仿照当年的长安城建造的,甚至连街道宽度,都按照长安街道的宽度来设计。如今在海外华人集中的街道叫唐人街,可见唐朝对华人,对世界的影响力是多么巨大。

1949年在新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首都所在地的时候,西安以一票之差惜败北京,如果当初的首都,不是北京而是西安的话,那拆掉的就可能是北京的明城墙了,因为拆除城墙的工程量十分浩大,作为一个地方城市,恐怕没有那样的金钱和实力能够完成那样大的工程。西安人把我叫“饿”,如果西安成为首都,那么关中话就会在全国大行其道,全国人民整天都“饿”着,那对饮食行业将是多么巨大的贡献?玩笑玩笑……西安是一座比较简朴的城市,有比较强的包容性,远的不说民国时期就有大批河南难民大量涌入西安,西安城内河南人的后裔占很大比例,每当黄河决口的时候,就是河南灾民逃难之时。在西安的北郊如今已经是河南移民的天下,当地居民的犯罪率较高,以至于彼此路遇问候时会这样彼此问候:出来了吗?

其含义不难理解,就是家中的成员从监狱出来了没有。五十年代初,也没有文物保护意识,西安的城墙被河南灾民挖了不少大大小小的窑洞,白天出去要饭或者打工,晚上成了一家人栖息的地方。

我们家在东仓巷住了不到一年,又搬到了东厅门。我觉得父母亲的这次决定,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东厅门当年是小吃一条街,且不说闻名全国的羊肉泡馍、肉夹馍、凉皮,还有其它各种叫不上名的小吃多么的诱人,处在这样的环境里,别说是孩子就是大人也不免受其诱惑。说到羊肉泡馍看似简单,也不是谁都能做得好的,九十年代初在北京市委对面,开了一家羊肉泡馍馆,吃完饭临出门时,服务员对我说欢迎下次再来,我说:“能不能给你们老板带句话儿?你们这的厨师是跟师娘学的手艺吧?这要在西安非叫人掀了摊子不可,真是要多难吃有多难吃。”

每到夜幕初上,汽灯发出耀眼的白光,卖荞面饸饹的摊子前人头攒动,只见当街支着一口大锅,榆木做的饸饹架子,把和好的荞面团放进去,通过挤压面条便象粉丝一样,舒缓地滑进锅里,荞面条筋道挑起来不断,配上香味扑鼻的肉汤,加上肉片或者肉末,点上红油辣椒、香菜末,一碗清香利口的饸饹面不由你不动心。

有一种叫贵妃饼的甜点,形如圆月,色泽乳白、皮薄馅足、酥脆松软、咸中带甜、油而不腻,是始于唐代的传统名食。原是骊宫御厨专为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制作的,很受杨贵妃的喜爱,后传到民间,人们称其为“贵妃饼”。还有庄里和儿饼、鹿糕馍,这些都是当地甜点中的精品。

柿面糊塌,这种以关中地区的特产软柿子作主料,与面粉合烹而成的一种风味小吃。外皮酥脆、内瓤绵软、真正是香甜适口。

西北有一种很香的油叫胡麻油,有用胡麻油做的胡麻饼,味道有别于其它植物油烙的饼,据说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与杨贵妃出逃到咸阳,就是带着胡麻饼上路充饥,西安人吹嘘,诗人白居易也喜欢吃这种食品。可能他们是听他们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说的,这么说你读得费劲,我说的也是上气不接下气,这么说吧,这是西安人的先人说的,否则怎么可能会具体落实到了人头?

泡泡油糕没什么稀奇,就是咱北方哪儿都有的炸糕。可经西安人一捣鼓,就成了色泽乳白、表皮膨松,薄如轻纱、亮如蝉翼的艺术品,不过这要到大店去吃,小摊上卖的也是那种极普通的炸糕。

说到烙饼不能不说说锅盔,一般的锅盔厚达10厘米以上,据说是用干牛粪作燃料,用文火慢慢烤出来的,别看那么厚,饼的中间并不夹生。卖锅盔的当街支一块大板,上面铺上白布,显得十分干净,几只锅盔摆在上面,按照顾客的要求,切了用秤称过零卖。

西安还有一种叫白吉馍的烤饼。实际上就是一种呛面饼,所以出名,在于和卤肉配吃,夹上腊汁肉,就成了名吃----肉夹馍。这种有嚼头的饼,再加上极其美味的卤肉,还没入口,就让你哈拉子长流。国人的这种吃法,比老外的什么热狗、汉堡包好吃一千倍。可惜我们的下一代们,对口感极差价格不菲的洋垃圾趋之若鹜,真正叫老汉我痛心啊!

西安临潼盛产一种个头不大,但皮非常薄的火晶柿子,用这种柿子合面烙成的柿子面饼,也是一种价廉物美的可口小吃。

西安还有一种像牛奶一样颜色的黄桂稠酒,西安人自吹是唐朝传下来的,对其真伪大家不要介意,反正西安人能叫的响的非大唐莫属,他说他的,你吃你的,认不得真。这种喝起来有点象醪糟的东西,十分可口.我觉得这种酒比日本的清酒甜一些.人们喝这种酒的时候,感觉不出酒的度数,特别是一些酒漏子,一壶一壶地喝个没完,如果用这种酒请客,碰上酒量大的你算亏大发了。可是稠酒的后劲也是了得,可以把你弄得酩酊大醉,比烈酒醉了之后还要难受,所以你有机会到西安喝这种酒,千万不能以好喝而放松警惕。

西安还有所谓的饺子宴,一桌酒席有几十上百种味道的饺子,煞是好看.饺子皮由各种颜色组成,真是美不胜收,有一种饺子只有手指盖大小,玲珑剔透,叫人不忍下箸。但是再好吃,它也是饺子,新奇心过了,你会觉得味道差不多,等结帐的时候就会觉得肉痛。当然有人请客去见识一下也未尝不可,自己家人吃,还不如五块钱一碗的酸汤饺子来的实惠。[这是2000年以前的价格]

用荞麦糊状精粉摊制而成的煎饼,卷上豆腐干和酥肉,吃的时候用芝麻凉汤或炸辣椒作调料,嚼在嘴里哗啦哗啦的,别有滋味在心头。

灌汤包我不想多说,这种食品比较普遍,好吃是好吃,不过吃得时候要耐得住性子,要慢慢先把里面的汤汁吸出来,再慢慢吃包子,性急的一口咬下去,准会把你烫得一嘴燎泡。这种包子武汉有、开封有,最为著名的,要数上海豫园的南翔生煎馒头,味道都差不多,但上海的价格比其它地方贵不少。

西安由于历史悠久,八百里秦川物产丰富,又是古代帝都,长期积淀下的饮食文化,底蕴深厚,还有很多很多名吃,我这里不方便多说,省得让人家猜测,我是西安饮食界的托。处身这样一个香气四溢的“恶劣”环境里,这让兜里没钱,味蕾发达的孩子,倍受煎熬不说,脑子里整天都是各种美食,还怎么想着学习?我的味觉十分了得,上学期间却是学业平平,没多大出息,可能跟小时候环境不好有很大的因果关系。如果我们的家,当初安在西安的碑林附近,没准我还有可能成为书画大家,你想,一张画就能换栋楼,啥买卖有这买卖赚头大?可惜我的父母没有孟母的远见卓识,愣把一个有可能成为伟人的人给耽误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中文注册

社区首页| 家园首页| 群组首页|站点统计|手机版|本网由中国918爱国网提供免费空间和技术支持 ( 沪ICP备05012664号 )
热线电话:13341989448 邮箱:china918net@163.com 微信号:wuzuk918 QQ:49234746

GMT+8, 2024-4-20 14:55 , Processed in 0.04160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Templates yeei! © 2001-201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