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注册 登录
金色年华|知青|文艺|战友|论坛|兵团|网站 返回首页

平常心的个人空间 http://50.shart.cn/?264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再回北大荒,再叙荒友情(7/4)

热度 3已有 503 次阅读2013-9-5 21:18 | 再回北大荒, 再叙荒友情

74

      每周四是农场的赶集日,虽曾有所闻,还想要有所见,今天我们就要去看看了。前天已与两位留守知青说好,让她们与我们为伴。

      七点半下楼,杜丽娟和刘雅珍已等在那里了,我们一起到对面的集市去。集市开在一马路和二马路中间,老办公大楼旁那条路上,与步行街平行。头天晚上下过雨,路有点湿滑泥泞。我们去时,两边的摊位早就摆满了各种货物,吃、穿、用,样样齐全。不过我看好像以吃的为主,卖肉的、卖鱼的、新鲜蔬菜、时令瓜果、各种点心、南北货杂粮,应有尽有。有卖事先烧好的熟食的,也有现炸肉品面点的,还有卖烧烤的。万才就摆了个烧烤摊,大家早告诉我,他的烧烤生意可好了,果然,我们看到他们两口子忙得不可开交,连我们在一旁偷拍照片都不知道。还有卖蔬菜种子的、卖烟叶的、卖鲜花的。但好像没见卖活的禽类。

      这里的摊主,既有开着大卡车从附近的县镇拉货过来设摊的,也有看来是附近农村的农民,带着自家种的少量蔬菜来卖的,他们的蔬菜看上去特别水灵。

      从这些丰富的物品中,我看到了今天农场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里有的,这里全有,城市里没有的环保、绿色、新鲜,这里也有。平时购物,农场中心地带,小超市、小杂货店比比皆是。赶集日,他们可以在这里选购平时难以买到的新鲜果蔬,而且家家都有冰箱能存放。冬天,北阳台更是天然大冰箱。难怪这天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来赶集,所以这天也意外成了我们在农场见到二连人最多的一天。除了这几天见到过多次的人以外,还有:

      老崔家的六丫头,不知她的大名,不过老崔家有九个孩子,二连人都知道。老六那时还小,大概不记得我们了,但我仔细看,还能在老六脸上看到她妈的影子,一个很泼辣很能干的家属大婶。

      蒲丫蒲秀珍,体型一点没变,一眼就相互认出了,她身边的孙女有点腼腆,听说已上中学了。

      曾当过二连统计的王振芳,他先看到爱华,一下子就报出了她的名字,太让人激动了。聚会那天没找到他,很遗憾。

      这是谁家的媳妇?一下子想不起名字,但她一定是二连的。

      李章仁已见到过,但他今天叼着大烟卷,为了拍关东烟,我为他作了个特写。

      邱兆熙和他媳妇,后来去十六连了。他媳妇曾与爱华同在大宿舍住,她记得那时爱华早晨醒不来,让她每天叫醒的事。温馨的回忆!

      白俊生,曾经的白连长,因患病留下后遗症,走路一颠一颠的很怪异,但他也记起了我,很高兴地与我合影。

      严文庭,84岁的老人,骑着自行车来赶集,精神抖擞。

      张丫张景云和爱人及邢春芝赶集回来,在路边碰到我们了。听说景云身体不太好,心脏已经装了几个支架,但现在的爱人对她照顾很好,这让我们欣慰。

      哦,在集市边,还看到一个有点面熟的人,他也紧盯我看,原来是当时加工厂厂长张国良,真有缘分!

      熙熙攘攘的集市要热闹一整天,直到傍晚时分才会完全散去。

      这天我拿着相机东拍拍西照照,人们对我有点好奇,也看我不像本地人,但大家都十分友好,主动为我拍摄提供方便。我对几个从没见到过的果蔬品种感兴趣,他们挑出个大新鲜的让我拍摄。

      见到一个小姑娘,穿着漂亮可爱,已在车上准备回去的老人特意让孩子下来做个造型。

      前两天在路边看到有户人家养着火鸡,女主人见我拍摄雌的不好看,主动从屋内抱出更漂亮的公火鸡。

      走在路上,当人们知道我们是当年的知青,都特别热情地问长问短,这一切都让我们心中暖暖的。

      逛完集市,老杜和雅珍陪我们顺着商店旁那条小路往南走去。这里是老的家属区,老房和新房有着明显的区别,农场的一部分老职工住进了城镇化的新楼房,还有相当部分仍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中生活。我的帖子《再回红五月--走在农场的“大街小巷”》中,一些老房子的照片就是在这里拍摄的。过了水库有一条再往南去的水泥路,通往二连,但她们告诉我,水泥路仅一小段,再前面仍是土路。何况,这段水泥路也是后修的,原来的一段路还在东面一点,全部是土路,我也把它记录在案了。

      要下雨了,风也很大,我们就不往前去了,向右转弯吧。走在南环路上,那是通场部的一条水泥环路,新的农场办公大楼就在路的一头。可惜下雨了,办公大楼前的照片没拍好。

      老杜和雅珍一定要招待我们吃一顿饭,那就吃饺子吧。我要了酸菜馅的,这是东北的特色,在上海,我在外面吃饺子也喜欢吃酸菜馅的。四个老知青,边吃边聊,她们两位,已把自己乃至子孙都留在了北大荒,而我俩,也对这片黑土地有着深深的眷恋,这次我们再回北大荒,了却了我们心中多年的愿望,太值了!

      下午,高姐到马师傅家来看我们,真不好意思,她那么忙。高姐曾说,等我们走时,一定要让我们带些粉条回去,北大荒的粉条韧劲十足,别处买不到。真是礼轻情意深!我一定把这份厚礼收入我的相机中带回去,看到它,就会想起农场老职工对知青的一片关爱之情,这份情意会永远陪伴着我们。

      傍晚,我们去喜臣家,昨天他们一家那么诚心诚意地邀请我们吃饭,而且听说他们昨天就把自家养的鸡杀好了,我们实在无法推托这份纯朴的心意,去吧!走到半道,他们的儿子怕我们不去,还特意过来接我们。到了门前,喜臣正在拿纸板箱舖在门口那泥泞的道上呢,他怕我们踩脏了鞋。多么细致入微!

      趁着三个儿媳还在厨房忙活的空当,我们参观了喜臣的家。

      喜臣家的院子很大,除了那台大马力拖拉机外,院子的另一角,整齐地码放着一堆锈迹斑斑的旧铁管,喜臣说,这是二连麦场拆除时没人要的,他捡了回来,以后说不定还能派点用场。我赶紧留下了二连除了黑土地和碎砖瓦以外,也许仅存的“物证”了。

      喜臣家的窗台上放着一块牌子,上有“信用户”几个大字,我让他把牌子挂在墙上,并让他们两口子站在牌子下合了个影。喜臣告诉我,这样的信用户在红五月没几家。

      仔细打量他家那间堆着小农具、种子、肥料和其他杂物的大屋,中间还放有一张大床,喜臣说,夏天干活累了,在这里休息凉快。为了放这些生产生活用具,喜臣无法住楼房,平房让他们进出方便。他的另两个儿子住楼房。

      喜臣与嫂子住的屋还保留着炕,屋内陈设简单,但他儿子的屋已用上床了,他说冬天因为双层窗户,还有火墙,也不冷,两层窗中间摆放着假花,倒也能以假乱真。

      不大功夫,一桌完全是自家养、自家种或自家在山上采集的绿色食品的饭菜摆上了桌。虽不及饭店那么丰盛,但这是我们在农场的几天中吃到的最环保的一餐,绝对不用担心任何的环境或农药污染,主人的纯朴实在,让我们吃得十分舒心。

      喜臣嫂子不止一次地提到,当年我当连队文书时,为他们孩子落户的事,说要不是我抓得紧,办得快,后来情况有变化,就得耽误好几年,因此一直对我心存感激,现在她又提起了。我实在记不起事情的来龙去脉,心想一定是我的本职工作吧,一件普通的小事却让她感恩了这么多年,真不好意思。

      边吃边聊中还得知,平时地里的活主要是男人们干的,女人们有时也要去帮忙,但下地时她们也会用防晒霜。农忙季节,自家人忙不过来,就会雇人帮忙,那时十几个人白天黑夜轮班干活,三个儿媳就在家做饭,有时还送饭到地头。喜臣嫂子夸奖她的三个儿媳都很勤快能干,也相处得很好。问起她们想没想过外出打工,她们一致的回答是,在自家门口干,只要能发展,就比到外头去强。大儿子告诉我们,每年的11月末到3月的农闲季节,他们会参加新农机具使用的培训班,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我还发现几个年轻人都会使用电脑,这让我想起当马师傅告诉我,喜臣家也有电脑,他们想与我视频时,我曾有点纳闷:喜臣老实巴交,大字不识几个,怎么与他视频呀?后来他儿子主动邀我,我们聊过一次。现在想来,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年轻人通过电脑网络,掌握了许多农业新技术新信息,才为他们发家致富提供重要保障。而昨天在与二儿子的接触中,感到他是一个业务能力强,好像也有点领导气质的人,他家的一号大马力车顶飘扬的红旗上写着“党员先锋号竞赛车组”,相必他们家有党员,有发家致富的带头人。

离开他们家时,几个儿媳正在院子里喂猪打扫。这让我想到,这和谐相处的一家人,他们利用党的富民政策,靠科技致富,靠勤劳致富,靠诚信致富,他们也许还是党员户,但愿他们能带动红五月的父老乡亲们共同致富。


路过

雷人

握手
3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杜家岛 2013-9-10 21:11
方姐说得好!喜臣一家人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靠科技致富,靠勤劳致富,靠诚信致富。让我很感动的是喜臣家的儿子和儿媳们都非常孝顺,尊敬长辈,妯娌们也很和睦,家和万事兴呀!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中文注册

社区首页| 家园首页| 群组首页|站点统计|手机版|本网由中国918爱国网提供免费空间和技术支持 ( 沪ICP备05012664号 )
热线电话:13341989448 邮箱:china918net@163.com 微信号:wuzuk918 QQ:49234746

GMT+8, 2024-5-31 00:19 , Processed in 0.03999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Templates yeei! © 2001-201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