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注册 登录
金色年华|知青|文艺|战友|论坛|兵团|网站 返回首页

zhouping的个人空间 http://50.shart.cn/?13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从物必自腐而后虫生说开去

热度 3已有 613 次阅读2010-11-29 13:21 |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是出自宋代文豪苏轼《范增论》:“物先必腐,而后虫生之。人先必疑也,而后谗入之。”前一句意思是说:东西一定是自己先腐烂,之后蛀虫才能生出来,后一句意思是说:人一定是先产生疑心,以后谗言才能听进去比喻一切祸患的由来必有其内部的原因。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部的原因和外部的原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它决定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二者缺一不可。但内因是第一位的,外因只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苏轼所说“物腐、人疑”是内因,“虫生、谗入”是外因。鸡蛋可以孵出小鸡来,然而石头在合适的温度下也不能孵出小鸡的道理是人人皆知的。然而这一通俗的道理有时却被人忽视。

    中国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告诫我们要警惕糖衣炮弹,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而有些人在革命胜利后,不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经不住新环境的考验,没有倒在战场上,却倒在了糖衣炮弹下。老干部刘青山、张子善,从人民的公仆、功臣,到人民的老爷,最后成为人民的敌人的过程,就是他们没有注重自身的廉洁而“先腐”起来,在环境改变之后而“虫生”。

    在今天,有些身居要职的人,并没有引以为戒,把“有权不使,过期作废”当作座右铭。一旦掌握某些权力,便损害国家、人民的权益,为个人捞取好处,中饱私囊。位居高官的成克杰受贿案则是极好的“物腐虫生”的佐证。

    古往今来,不为金钱美女所动的也不乏其人。唐朝名吏李廙身为官清廉正直,就连他身居宰相的至亲都不敢向他行贿,更何况他人呢?“南京路上好八连”没有倒在花花绿绿的南京路上,光荣事迹至今被人们颂扬。无论是李廙也好,“南京路上好八连”也罢,都是自身不腐,而虫则不生的。

    再有就对人来讲,也是先有了疑心,之后才会有“生暗鬼”的说法。因为多疑就容易产生各种幻觉和错误判断,更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转了空子吧。孙嘉淦在《三习一弊疏》中说过:“耳习于所闻,则喜谀而恶直;目习于所见,则喜柔而恶刚;心习于所是,则喜从而恶违。”结果是什么呢?“喜小人而厌君子也”。这样就必然会让人陷入泥淖而难以自拔:在他的周围小人日渐其多,而听到的真话则日渐其少。

    而今,怎样才能不“虫生、心疑”呢?办法也只有在自身内因上防“物腐”避“疑心”。不然的话就会像荀子在《劝学》中说的:“肉腐虫出,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了。


路过

雷人
3

握手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刘福明 2010-11-29 14:06
这篇文章很好,借古喻今,很有现实意义。周平的解释也恰到好处。
回复 sfj 2010-11-29 15:57
古人的辩证法纯朴而生动。如今贪腐较多也算事实,邪不压正也是规律,阳光总在风雨后。
回复 zhouping 2010-11-29 16:37
sfj: 古人的辩证法纯朴而生动。如今贪腐较多也算事实,邪不压正也是规律,阳光总在风雨后。
谢谢您,S大哥。
回复 zhouping 2010-11-29 16:39
刘福明: 这篇文章很好,借古喻今,很有现实意义。周平的解释也恰到好处。
福明兄:平时多交流些吧,说说心里心里畅快。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中文注册

社区首页| 家园首页| 群组首页|站点统计|手机版|本网由中国918爱国网提供免费空间和技术支持 ( 沪ICP备05012664号 )
热线电话:13341989448 邮箱:china918net@163.com 微信号:wuzuk918 QQ:49234746

GMT+8, 2025-7-15 09:34 , Processed in 0.04315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Templates yeei! © 2001-201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