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注册 登录
金色年华|知青|文艺|战友|论坛|兵团|网站 返回首页

zhouping的个人空间 http://50.shart.cn/?13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尘封的记忆廿二:送“锅”上山

热度 4已有 672 次阅读2011-5-3 13:40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有一个片段叫做“打虎上山”, 今儿个给您讲一讲胖子上山的事情。英雄杨子荣上山带的“觐见礼”是“先遣图”和“撞到枪口上的老虎”。胖子上山是给战友们送去一口做饭用的“锅”。 

    这还是胖子当“上市班长”那一年的事情。连队里派到山上采伐木材点儿的食堂捎来了话儿,说是:“采伐点儿大食堂把做饭的大锅给烧漏了,没法做饭啦。紧急要求山下连队尽快想办法给予解决。”

    怎么解决?连队里也没有现成富裕的“锅”马上去买锅一时半会儿的也买不到连队里上山采伐的人也不能因为没锅做饭在那挨饿,影响采伐工作呀。于是连队里决定:把食堂现有的两口大锅中的一口拆下来送到山上去,连队里再自己想办法解决“一口锅做饭和买新锅”的问题。送锅上山的任务就落在司务长和胖子两个人的身上了。

    接到任务第二天一大早,营里派来往山上送锅的蓝色大“依法”来了,随车还有几个跟车上山的人。胖子他们把已经撤了火的那“一口一百二十印”的大锅拆了下来,抬到汽车旁边。一个战友抱来了一大捆稻草,铺在了汽车上,大家奋力把锅举上了汽车,反过来扣在了稻草上。装好车后,胖子和司务长坐进驾驶室,汽车就出发啦。

    快到中午时分,汽车开到了“莫力达瓦旗”。随说“旗”相当于“县”的规格级别,可是这个“旗”比个村庄大不了多少。司务长请客,请司机和大家吃了一顿大餐。在街里一条比较热闹一点儿的大街上找了家比较大的饭馆,在那里大家吃了一碗打卤面。在那个时候能吃上一碗有肉,有鸡蛋的打卤面,已经是很“奢侈”,很“豪华”的啦。

    饭后坐上汽车继续赶路,汽车越是往前开丘陵地的地势也越来越高。

    前方出现了一个红白相间的拦车杆,几个带着红袖标的人那里在检查过往的车辆。司机对胖子们说:“到检查站了,谁有火柴或是打火机的,都拿出来吧。”胖子不吸烟,自然就没有这些东西了。汽车停在栏杆前,一个带着红袖标的人重复着司机刚才说的话。司务长自己的火柴给了“红袖标”后,汽车就被放行过去了。之后又经过两个这样的检查站,依旧是照例的履行“公事”。再后来也没有检查的了。

    接近黄昏十分,汽车来到了一座山前,“再往前就没路了?怎么走呀?”胖子心想。突然峰回路转,一条盘山公路出现在眼前。真是那句老话“车到山前必有路”呀。汽车顺着盘山公路开始爬山了,速度也比跑平地和丘陵慢了许多。不一会儿天就黑了下来,除了汽车前大灯的光柱照的路面外,车窗外边什么也看不清了。在汽车的颠簸下,胖子稀里糊涂地睡着了。是呀,开车是个重体力活儿,这坐车颠簸了一天也不轻松呀。

    汽车在一排木屋前停了下来。司务长叫醒了胖子。

    司务长和胖子走进了一栋用原木搭建的房子,借着屋内昏暗的桅灯,看见南北两铺大炕上熟睡着劳累了一天的战友们。一会儿,食堂端来了为司务长和胖子做的面汤和馒头,款待为他们解决燃眉之急的“远方客人”。胖子草草吃了晚饭后,司务长和山上食堂交接“锅”的事情,胖子便倒在炕头美美地睡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当胖子醒来的时候,这栋用原木搭建的打工棚里已经是空空荡荡的了,战友们都去作业了。胖子出了工棚时才看清楚:这里原来是一条山沟,举目四望,四边都是山。采伐点儿食堂的一个战友说是要带着胖子去爬山,司务长对胖子说:“去吧,转转。可别走远了,一会儿还得赶路呢。”胖子他们顺着小路向沟外走去,走了不远,前边是一条小溪,胖子和战友脱下鞋袜,想趟过小溪继续前行,可是刚一下脚,就立即缩了回来。原来这涓涓流淌的小溪虽然是清澈透底,但确实是“刺骨”的冰凉,实在是难以忍受。不能过小溪也就不再去爬山了。

    回到工棚,吃罢早饭。食堂的战友早已经把那口“漏锅”装上了卡车,如同来时一样“倒扣”在了卡车上,另外在“锅”上边,还装了十几根直径十多公分的木头,说是回连队盖房子用。

    一切停当,随着汽车的轰鸣,胖子和司务长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一路上胖子看到了昨天黑夜里不曾见到的风光:盘山公路两边茂密、而又粗大的树木,远处山上不知是野猪还是黑熊的黑影在闪动,山下犹如彩带一样弯弯曲曲,随着山形不断变化的公路,还有那比火柴盒还小、在慢慢蠕动的汽车……。

    又来到了那进山时检查我们的检查站,司务长递上了车上装载原木的采伐证。检查站的“红袖标”核对了“检尺”数量后,似乎对那口“漏锅”感了兴趣。敲了敲锅底,想探一探折扣锅内的究竟。无奈锅是扣在车上的,上面还压了十多根木头,实在是没有办法看到那里面究竟有没有东西。他们看了看车上的人,大家都是若无其事地面无表情。于是那些“红袖标”挥挥手,抬起了拦车杆放行了。

    又是很晚的时候,胖子和司务长回到了连队。卸了木头,卸了那口“漏锅”,原来那锅底下是几个小菜墩儿。要是下山时被检查站的“红袖标”发现了,就被全部没收了。

    由于一时也买不到合适的锅,连队食堂把这口“漏锅”装上了灶台。

    这“漏锅”还能做饭吗?能。

    告诉您,这办法就是:先和好一块面团,软硬程度就和烙饼的面差不多,锅里什么也不放,灶台下将锅烧热,这时候用面团抹在漏锅的缝隙处,待面已经粘在上面的时候,立即倒上水,锅就补好了。这面在锅底粘粘的时机是很重要的,早了也不行,晚了也不行,时机掌握不好照样漏。而且只能用一次,下次用是重新补。就这样食堂天天的、顿顿的补锅,一直对付到买到新锅为止。


路过

雷人
1

握手
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回复 zhouping 2011-5-4 10:05
谢谢“何秀英”大姐的鼓励。
回复 zhouping 2011-5-5 15:39
谢谢“砚山”的鼓励。
回复 zhouping 2011-8-1 07:28
谢谢“ssdhx506-2”的鼓励。
回复 老兵团战友 2012-4-19 16:16
物资匮乏的年代,有时锅一时也买不到,老职工家属们有时也使用过破锅。也用面补锅。那时的锅质量也不好。烧热偶然放凉水就炸纹。看,现在的锅质量多好。还是钢铁过关。
回复 zhouping 2012-4-21 12:11
老兵团战友: 物资匮乏的年代,有时锅一时也买不到,老职工家属们有时也使用过破锅。也用面补锅。那时的锅质量也不好。烧热偶然放凉水就炸纹。看,现在的锅质量多好。还是钢铁 ...
谢谢“老兵团战友”的鼓励。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中文注册

社区首页| 家园首页| 群组首页|站点统计|手机版|本网由中国918爱国网提供免费空间和技术支持 ( 沪ICP备05012664号 )
热线电话:13341989448 邮箱:china918net@163.com 微信号:wuzuk918 QQ:49234746

GMT+8, 2025-7-15 09:56 , Processed in 0.04175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Templates yeei! © 2001-201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