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注册 登录
金色年华|知青|文艺|战友|论坛|兵团|网站 返回首页

lisen的个人空间 http://50.shart.cn/?7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岁月留痕:(十九)初到兵团

热度 1已有 800 次阅读2013-7-16 16:43

           1966年随着老人家“跑打司令部”一声令下,文化大革命正式打响,当时天津一中的校园里大字报,大标语铺天盖地,声讨会,批判会通宵达旦。6月6日北京女一中高三年级几十名学生率先提出“彻底砸烂整个旧的教育制度”其中包括废除旧的高考制度。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改革高考制度。当时我们高三课程已结束,正在磨拳檫掌准备高考,这下完了!我们上大学的道路被否定了,而面临的是今后的人生道路该如何走!68年大批的新生入校,“老三届”的分配被提到日程上来,我估计“老三届”当时能达到近一千万吧!为了解决城市的就业压力,于是大批学生上山下乡的运动开始了。     

            68年9月17日我和同学们是天津市第一批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知青。当时我们是抱着:屯垦戍边,反修防修,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信念离开家乡,离开父母,离开母校的。说心理话,当时的老三届学生从小受革命传统教育,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相信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人民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把解放全人类做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因此也把这次去兵团参加边疆建设做为一次新的长征,对其抱有自豪感和使命感,并坚定了要经受艰苦环境考验的决心!再说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还属部队编制,大家对此充满了信心和期望!  

      9月18日我们天津男一中和天津女六中一起到达了丰收场部,在场部办了一周左右的学习班后被分配到了生产连队,到连队后,眼前的一切有些令人失望,没有我们想象中的营房和柏油马路,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片的破土房。全团看不到一个现役军人,连长也是由当地的老职工担任。两个月后才来了几位现役军人,都在团里当官。后来我们才知道这里实际就是个农场。1968年6月18日,根据毛主席的批示,以"屯垦戌边"为主要任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将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和部分省属农场合编成五个师,共58个团(后扩大发展到六个师)。这一年就有3万多城市知青成为"兵团战士"。从1968年至1976年,共有54万上海、北京、天津、哈尔滨、鸡西等城市的知识青年加入到北大荒人的行列。我就是这54万分之一员。

    当时为了保密,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六个师用"建设钢铁边防"编了信箱,即一师为"建"字某某信箱;二师为"设"字,……我们分配在五师五十团三营十八连,通讯地址为:“黑龙江省甘南县边字506信箱47分队”。

    五十团十八连在兵团组建前叫“四合屯”,当时我们天津一中(廖晓淇、陆肇文、李森、汪廷宪、马基、史效勇)和天津女六中(刘萍、江曼、李惠兰、石靖、梁丽芬、阎启兰、赵玉兰)是第一批分配到“四合屯”的天津知青,我们男女生分别被分到两幢砖瓦结构的宿舍里。男生住的大宿舍是两溜对面的大火炕,每条火炕可以睡十七、八个人。到了冬天我们才知道火炕的好处,尽管外面冰天雪地,可是因为炉火穿过整条炕下的烟道,在火炕上面睡觉真是美死了,既暖和又解乏。只是睡在灶坑上第一铺的人比较遭罪,灶火一烧,人有被烤干的感觉,有几次半夜觉得热的实在不行,爬起来一掀褥子,褥子已经被烤着了,有不少知青的褥子都有被烤糊的痕迹。后来我才知道这个男生大宿舍还是全连开大会的会场。每到开会时我们男知青大都坐在自己卷起的铺盖卷上,也有半躺半靠在铺盖卷上的,中间盘腿坐着的是当地的老职工,炕边上多数坐着的是女知青和当地的女青年。黑压压的整个挤满了一屋子的男女老少,烟雾浓浓,随地吐痰,乱扔瓜子皮,人声吵杂。开会之前炕上炕下全体起立,手捧红宝书“三敬三祝”......。

           
         左起:汪庭宪、李森、廖晓琪、陆肇文、史效勇、馬基
                  
                      左:李森、廖晓琪(在十八连场院)

      12月22日老人家的最新指示发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于是全连的新老职工敲锣打鼓围着四合屯子转,热烈欢呼最新指示的发表!一下子我们到兵团的目的就由屯垦戍边,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变为了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这里的贫下中农就是当地的老职工,也就是二三十年代闯关东人的后代,人员比较复杂,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觉悟比较底,素质比较差,该圈养的猪,鹅,经常往场院里赶,田间地头讲一些黄色笑话,偷鸡摸狗的事也时常的发生,但也有一些老职工永葆贫下中农的本色,他们的一言一行也确实在影响着教育着知青一代,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开始了接受正反两面的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开始了战天斗地的知青生涯……。  

     兵团历经九年近三千个日出日落,1976年完成其“戍边”使命后,建制撤销,被改编为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 各地的知青们也都陆续返城,接受再教育就此结束。岁月如梭,弹指间已经是四十多个年头过去了,当年的一些农垦老战士已长眠于历史的岁月之中,当年的54万风华正茂的各地城市青年,无论是返城还是“扎根”者,现在也多已两鬓斑白,儿孙绕膝。沧海桑田,高岸为谷。许多住事或许只能在人们的追忆中才能找寻得到,但是回首当年的冰霜雪雨,仍然会令许许多多的健在者感奋不已,并以此经历做为终生的留念。

                     
        第一批分配到十八连的上海、天津全体男生,后排中间是张金玉副连长(老职工)


                     写于  2009年12月22日(为纪念毛主席最新指示发表四十一周年而作)




路过

雷人

握手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中文注册

社区首页| 家园首页| 群组首页|站点统计|手机版|本网由中国918爱国网提供免费空间和技术支持 ( 沪ICP备05012664号 )
热线电话:13341989448 邮箱:china918net@163.com 微信号:wuzuk918 QQ:49234746

GMT+8, 2024-5-3 13:05 , Processed in 0.05987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Templates yeei! © 2001-201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