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注册 登录
金色年华|知青|文艺|战友|论坛|兵团|网站 返回首页

随缘的个人空间 http://50.shart.cn/?94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劳动之余

热度 1已有 1914 次阅读2012-4-6 19:22 |个人分类:北大荒记事

劳动之余


      在农场,春天忙着春播准备,做颗粒肥;夏天忙着铲地除草;秋天忙于收麦子收黄豆;冬天较为轻松,除了刨粪、剥麻等,就可以猫冬回家了。劳动之余,连队基本上没啥娱乐活动,连里有张乒乓台,玩的人不少,粥少人多,能够轮到打两下也不容易。那是个文化荒芜的年代,想看书,连队没图书室,人手一本的《毛主席语录》早已背的滚瓜烂熟。不知谁有本《艺海拾贝》,相互间借着阅读,书已被翻的有点烂了。周姐借给我一本《家庭日用知识大全》,书中知识包罗万象,衣食住行样样都有,从中学到了许多以前闻所未闻的知识。女知青们在劳动之余争相学做手工(如今热门的DIY),如编织毛衣,翻做棉衣、翻做被褥等等,相互间切磋手艺,能者为师,毫不保留,虚心求教,资源共享。富拉尔基知青门桂珍在炕上盘腿一坐,就利索的铺起褥子来。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被褥可以用棉花一点点铺起来。哈尔滨知青王荣珍翻做棉衣也得心应手。杭金兰给哈尔滨男知青编织毛衣只用了一周的时间。知青出门在外,远离父母,一切得靠自己。每天吃好晚饭,洗漱完毕,大伙就坐在炕沿上开始各自的手工劳动,有时上、下午劳动休息时间也会干上一会。

      我母亲的手很巧,啥都会做,且做的很好。她用我父亲不戴的领带做成的婴儿软底鞋,送给谁都爱不释手,谁看了都夸手艺好。家里请的裁缝到家里做衣服,那时时兴中式棉袄、中式罩衫,那中式直脚钮都是我母亲自己动手订的,她嫌裁缝订的纽扣不直。我从小在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也懂得了一知半解。我从小也喜欢动手,小时候拿着零头毛线,用两根针结“萝卜丝针”(正反面都结下针),给洋娃娃结围巾。长大后也开始学做针线活,慢慢学会了“踏”缝纫机。那时脚上穿的布鞋(搭攀方口鞋、松紧带鞋和棉鞋)都是自家做的。下乡后,在家里铺好鞋底,用线票买了鞋底线,带到连队纳鞋底(上海人称:扎鞋底,也就是一针一线的扎进去)。鞋底要纳的针迹均匀、整齐,而且每针都要收紧,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有时把手都勒疼了,手掌上红印一道道。周姐看到我们上海人纳鞋底是用棉质鞋底线,不像北方是用麻线,且不用锥子,直接用针扎进鞋底。她送给我一把纳鞋底时用的锥子。虽说如今自己不再做鞋子了,那把锥子我还珍藏着,看到它就会想起那时的时光。

      不知何时兴起了绣枕头套。在上海买了裁剪好的枕头套胚子和五颜六色的十字线,找了自己喜欢的图案,用复写纸依样画葫芦地印在枕头套布面上,然后用梆架把布梆紧了,一针一线的开始了绣花“大工程”。荷叶边是用锁针法一针针锁起来。虽然宿舍的灯光十分昏暗,因为眼睛视力好使,也不觉得很费力。绣完红色,绣白色,再绣绿色的,绣了一对又一对。回家探亲时把绣好的枕头套带回家。呵呵,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嫁妆准备好了。

      后又兴起钩台布、门帘、冷水壶套子等。于是,大家都开始学着钩。首先把要钩的图案用几何方格纸画下来,然后按图案钩花样。我给家里钩了五斗橱、床头柜(上海人叫夜壶箱)、方桌的台布。姐姐结婚了,我也给钩了好几件,放在新房里,更增添了喜庆的气氛。这次家里收拾东西,竟然还保留了一块我当时钩的铺在五斗橱下的台布,一小格一小格的,十分均匀、平整,图案很精美。看到这块台布,我如获似宝,马上把它收藏起来。因为它见证了我当年的技艺和付出的精力。

      想起那时劳动之余的DIY也是件有趣的事,在劳作中也享受了生活的乐趣。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中文注册

社区首页| 家园首页| 群组首页|站点统计|手机版|本网由中国918爱国网提供免费空间和技术支持 ( 沪ICP备05012664号 )
热线电话:13341989448 邮箱:china918net@163.com 微信号:wuzuk918 QQ:49234746

GMT+8, 2024-12-22 02:33 , Processed in 0.04840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Templates yeei! © 2001-201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