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注册 登录
金色年华|知青|文艺|战友|论坛|兵团|网站 返回首页

高五一的个人空间 http://50.shart.cn/?1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求职1

热度 2已有 1928 次阅读2011-1-26 12:08 |个人分类:后知青生活

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参与《文集》的事,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为能力所限,总感到有一丝无形的压力,生怕自己做不好。近两年来,陆续写下了《下乡》、《病退》等文字,对于后知青的生活则反映不多,受《文集》的影响,我写下了此文。

 

 

求职1

 

1980年春天,我刚报进户口,在经历了长达十余年的知青生涯后,我又成了“城里人”这时的我已是三十岁的成年人了。没工作,没房,又没钱,老大不小的我只能和和四岁的女儿挤在父母家里。

当时,市里有顶替的政策,有的父母为了孩子,宁愿自己早几年退下来,也想方设法让自己孩子顶替上。但我这人造化低,等我回沪时,母亲已退休三四年了,父亲是军人,也没这方面的政策,所以只能在家里干等。

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滑稽剧团赶排了一台滑稽戏叫《路灯下的宝贝》,红极一时,吸引了各种媒体的注意,那戏的情节我还依稀记得,说得就是我这样的人。可见,那几年如我这样的,社会上也一定不在少数。

有一天,居委书记施阿姨来找我,想叫我帮着居委会做点事,叫我担任居委的青年干事,我答应了。我所在的是鲁浦居委属漕溪北路街道辖,也是返城知青密集的地方。我不知道现在居委会的青年干事主要做些什么工作。在那段时间,我主要是做两件事。一件是对居委辖内的返城知青进行摸底调查,然后上报。二是组织78届未分配的初中生进行补课。以便他们在今后的分配中应付考试。

自打建国以来,几乎所有的城市应届毕业生,都是由国家统分统包的。在这问题上,个人只不过是颗小小的棋子,组织上对于个人,可以予舍予夺,可以决定你的前途和命运,这是决不能质疑的。

但情况出现了变化,这个变化是随着四人帮垮台后逐渐开始的。先是知青考大学,可以凭考分说话,再就是返城知青的文化考试,工厂可以凭考分择优录取。

这是一种进步,是个体对于集体的胜利。

以一个社会共同认定的标准来衡量每一个个体,这比较公平,标准在那里,如果你愿意,来就是了,对谁都一样。从被动地接受分配的角色,到可以根据自身能力进行自主的选择,看似一个很小的变化,但其中蕴含的意义是极大的。它预示着坚冰已经打破,中国将从此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

1979年开始,城市对知青筑起的堤防溃决了,知青返城的风暴开始席卷全国。

据不完全统计,仅1979年,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安置返城知青达760万人。此后陆续返城约300万人。由于各种原因滞留农村边疆的知青约有数十万人。

这么大的安置数字,给当地政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困难显而易见,面对瞬息万变的局势,上海作出了调整。在短期内,动员了工业系统的十大局和众多集体单位为返城知青增设岗位。

返城知青的年龄都已很大了,尽快地解决他们的就业,成了当时政府最迫切的任务之一,当时,我所在的居委会,除了我们这些返城的外,还有不少历届生,停在家中等分配。光我所联系的78届毕业生就有三四十个。原来准备在80年安置的,但因为我们一来,他们只能让位。为了不使这批小青年无所事事地流落在社会上。所以,那年夏天,居委会交给我的任务之一就是带领他们去补课,地点也很巧,就在我下乡前走出去的淮海中学。


路过

雷人

握手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小屋子 2013-1-3 23:04
求下文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中文注册

社区首页| 家园首页| 群组首页|站点统计|手机版|本网由中国918爱国网提供免费空间和技术支持 ( 沪ICP备05012664号 )
热线电话:13341989448 邮箱:china918net@163.com 微信号:wuzuk918 QQ:49234746

GMT+8, 2024-12-31 01:50 , Processed in 0.03861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Templates yeei! © 2001-201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