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3|
1971年夏,我们连约30多人来到位于鄂伦春自治旗的大兴安岭阿里河林业局修铁路。何谓修铁路,就是在原始森林里开辟一条新的铁路干线,为冬天伐木做准备,以便火车能将伐下木材运送出来。
我们从双山乘坐开往满洲里的火车。在车上遇见一位上海老乡,他在车上听到我们说上海话,感到格外亲切,便与我们几位攀谈起来,他是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大兴安岭工作,在林场几乎没有上海人,真是老乡见老乡格外亲切。我们在阿里河站下车(上海老乡在加格达奇站下车)。住了一宿,第二天中午乘坐大兴安岭林场的“小火车”(平板车,行李垫在屁股下,权当座位了)进山。一坐上“小火车”,立即被眼前大自然绿意盎然的美景深深的吸引住了,原始森林繁茂葱郁,古木参天,有松树、白桦树和许多我叫不上名的树种,清澈的池水透映出蓝天、白云、参天大树的倒影,美不胜收。微风吹来,格外的清新,好一处天然氧吧。“小火车”一会前进,一会儿又后退了,让我们这些从没进过大山,从未看到如此美景的知青,尽情享受这般美景啦。
到达60站,中午林场食堂烧了四菜一汤(有肉)招待我们。随后,我们来到住宿地。这里,四面是山,中间是一片平地。先前部队已为我们搭建好了帐篷,帐篷门前有一条小溪,清澈的水下是细沙和卵石,潺潺流水从上往下流,沙沙地响,颇有诗情画意。后来我们学会了利用水流来洗鞋。鞋子脏了,只要放在小溪里,找块大的卵石压住鞋子,任水冲洗,第二天保证冲洗得十分干净。
修铁路的顺序:按规划在指定路线开路,在地上铺上铁轨和枕木,然后打道钉,再用沙石铺上路基,夯实。
我们的劳动工具主要是铁锹、铁镐、大锯。铺铁轨、铺枕木,打道钉都是由男同志负责。有时铺铁轨碰到低洼湿地和沼泽地,一脚踩下去全是水,虽说是夏季,但水仍然刺骨的冷。俗话说:山里的水,冬暖夏凉。女同志负责沙石场装沙石,然后卸沙石、铺沙石,夯实路基。铺好一段铁路,小火车就可以往前进一步,火车驶过,路基没有夯实的会有松动,有时小火车轮子就会脱轨,但只要几个人用根树木把轮子抬上铁轨就好了。路基松动的,再要找平,用铁镐把大一点的卵石垫到铁轨与枕木的道钉下夯实。
我们上下班是乘坐“小火车”,修好一段铁路,就前进一步。小火车的铁轨之间也就1米来寛,枕木与枕木之间的距离也就30来公分。我们走路时,由于枕木之间的距离太小,与人走路时的步伐不相配,不好走,便走在铁轨上,犹如走钢丝一样,有时难免东倒西歪的,于是,便两个人手搭肩一起走,又快又稳。
原始森林里有许多野生果实可摘吃,有一种红色的野果,犹如小樱桃一般,小小的,甜甜的,但吃多了有点倒牙,山里人称它为“熊瞎子果”。吃得最多的是“都柿”,也就是现在的学名“蓝莓”,果比葡萄小,黑黝黝的,呈蓝色,外有一层白霜,味酸甜。还有榛子。那可都是原生态不受任何环境污染的天然果实。在树上还有猴头菇,据说找到一只猴头菇,肯定在它的对面还有一只,猴头菇是成双成对生长在一起的。
原始森林里有很多白桦树,桦树质地较松,林场老师傅雕刻了许多洗衣板送给知青。我们还找那些结头少的白桦树皮,剥下后,可以做成小包。那时不知道给我们剥了多少白桦树皮。我珍藏了一块白桦树皮,上面写了首诗“巍巍大兴安岭……”,那是我对大兴安岭的美好回忆。
原始森林还有许多野生动物,如“熊瞎子”、“四不像”。有一天快下班了,我们都坐上了小火车,只见陈全江满脸通红,惊慌失措的从山丛林里跑来,说是遇见“憨大憨”了,吓得他逃回来了(也就是“四不像”动物,四不像的角像鹿,脸部像马、蹄子像牛,尾巴像驴)。一经询问,林场的老师傅说是动物掉在陷进里了。于是一帮男同志顺着陈全江指引的路线去抓“四不像”,好半天,才见他们4个人肩扛着一只黑乎乎的大动物回来了,大约四五百斤重,好几个人身上沾满了血迹。听说他们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么一只憨大的动物杀了弄回来的。后来,当地林场的人寻来,说是他们下套捕猎的,动物应该归他们所有,但也给我们连留下了一些肉。第二天,我们吃上了一顿肉丸子,还真不好吃,肉质粗还有点膻味。现在想想,我们可是吃了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级动物,真造孽呀。
阿里河修铁路是我在北大荒10年中一段美好的记忆。
上阿里河修铁路的有:
男同志:于茂林、陈全江、王友林、尹继武、赵凡齐、汪启韵、
莫淼森、王世新、王风军、刘金柱、沈荣南、刘金根、
邹继群、孙景善、
女同志:王秀琴、沈冰莹、王淑玲、逄秋滨、葛 滨、冯景芳、
金九云、杭金兰、吴海英、吴素卿、陆雅芬、陆春燕、
陈国珍、王利军、 薛兰凤、苏金双、刘艳兰、潘玲波、
于淑清、经亚芳、 张亚文、王亚珍、孟凡杰、李彩芳、
秦 丽、容笑英、
后记:上阿里河修铁路好几个连队都派出了人员,据3连刘金柱回忆:有1连、8连、15连和3连,有100多人。带队的是团部现役军人张股长,连长是3连的朱占福,副连长是8连的刘海涛,指导员是15连的张得,会计是工程连的王大中,随队大夫是医院刘海涛。我的这段回忆录算是给大家抛砖引玉,上山修过路的荒友们共同来回忆这段时光。
ouyang: 读过随缘阿里河修铁路的往事,真你你的好记忆折服。家妻小蔡是15连与大家一同赴阿里河修路的,我曾问过这段经历,她感到就像一篇用钢笔写好的文稿,浸在了水里。 ...
社区首页|
家园首页|
群组首页|站点统计|手机版|本网由中国918爱国网提供免费空间和技术支持
( 沪ICP备05012664号 )
热线电话:13341989448 邮箱:china918net@163.com 微信号:wuzuk918 QQ:49234746
GMT+8, 2025-7-4 19:55 , Processed in 0.03533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Templates yeei! © 2001-201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