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年华|知青|文艺|战友|论坛|兵团|网站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本程序为网站2017年7月19日前的老程序,保存了2010年11月4日以来的数据资料,仅供浏览,新程序请点击此公告登录,谢谢!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反思

2013-1-1 14:51| 发布者: xiazhifang| 查看: 3026| 评论: 2|原作者: 汪茵 张波

摘要: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曾经轰轰烈烈地开展过一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被载入了史册。“知青问题”的延续,产生许多有趣的现象和精神,从我国改革开放 ... . ...

20 世纪60 年代后期至70 年代后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特点

20 世纪60 年代垦荒运动后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其最初的根本出发点是试图把解决城镇剩余劳动力问题和改变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状况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就业路子。“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招考制度被废除1968 高初中毕业生滞留在校内的总人数达1000 万余人面临着严重的就业问题为此为了解决城市青年就业问题1967 7 人民日报发表了坚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正确方向的社论1968 12 毛泽东发出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至此,“上山下乡被视为反修防修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根本途径大批知识青年到农村插队落户和参加生产建设兵团搞所谓一片红”。1968 年到1978 全国各地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共有1623 万人

1指令性当时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目的主要被解释为革命理想主义原则和乡村建设发展的需要还在于改变城市青年人的观念认为只有参加劳动才是革命的知识青年所应走的一条重要道路知识青年必须首先使自己成为普通劳动者才能实现自身思想革命化改造自己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文化大革命后期为了平息日益激烈化的红卫兵运动”,维护和安定城市状况在这一些极思潮的影响下所采取的是极端的绝对化的做法在当时一户人家除了一个孩子能留城外其余一律都要上山下乡支边支农所以更多的知识青年并非怀着美好的理想怀着对事业奋斗的目标在空洞的口号下不情愿地踏上了这条艰难曲折的道路

2被动性由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演变成为个人必须走的唯一的人生道路广大的知识青年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着这早已被安排好的命运首先知青对下乡后的生活认识不足心中并无建设新农村的宏伟大志对到来的艰苦日子无从适应其次知识青年们内心的飘零感和落泊感使得他们对新的家乡有陌生感无法融合再次知识青年大多是分散插队落户的居住劳动都很分散无法交流加上农村的生活包括精神生活相对城市的生活要落后单调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体力的不支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极度贫困使得他们更感度日如年不知怎么打发这漫长而又空虚的岁月他们经历着理想破灭和被原始农村劳动改造的巨大痛苦

3歧视性这种歧视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当时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搞一刀切一片红大批的知识青年一哄而下在经济落后的20 世纪60 年代使得许多地方的农民负担加重农民们的抵触情绪很大大多数地方的农村并不欢迎这群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白面书生”、“白脚杆”,认为知青下乡是抢走了他们碗中的饭虽然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而作为接受再教育背景下的知识青年们在那个年代作为被教育对象也都不可能大有作为”,农民们抱怨上山下乡运动给他们带来了额外的包袱”,所以在当时捉弄和虐待知识青年的事情时有耳闻另一方面在具体的知识青年下乡的政策执行上往往把家庭出身有问题的或本人表现有问题的一律作为下乡的对象使很多没有任何问题下乡的知青感到一种政治上的压抑

20 世纪70 年代后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有些地方又转向了大规模有组织的集体安家运动虽然此时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与20 世纪60 年代一样在一刀切的问题并没有改变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性质从分散集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78 粉碎四人帮我国知识青年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宣告结束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借鉴与反思

1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杨以明 2014-6-28 21:18
?!
引用 皇城龙狼 2013-8-18 11:26
是蹉跎岁月还是无悔人生?至今未定论,我们一直活在迷困之中。

查看全部评论(2)

社区首页| 家园首页| 群组首页|站点统计|手机版|本网由中国918爱国网提供免费空间和技术支持 ( 沪ICP备05012664号 )
热线电话:13341989448 邮箱:china918net@163.com 微信号:wuzuk918 QQ:49234746

GMT+8, 2024-6-18 01:42 , Processed in 0.05221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Templates yeei! © 2001-201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